
引言
二战前期的德国军队,凭借着“闪电战”的优势,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的立于不败之地,德军强大的装甲部队,横扫了整个法国、荷兰以及比利时等众多西欧国家。
从北欧的挪威北极圈地区,到阳光热辣的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希腊海滩,德军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,当时全世界都震撼于德军的强大实力,认为其“不可战胜”。
同样在东欧的波兰以及苏联西部地区,德军的装甲部队同样进展飞速。在苏德战争前期,看似庞大的苏联军队几乎被德军完全打蒙,在大多数战斗中,苏军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招架之力。
但是,在苏德战争的前期,德军还尚未抵达莫斯科城下之前,苏军就已经在亚速海岸边的罗斯托夫城下,成功的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军队,成功的阻止了德国军队进入高加索地区的计划。
也正是因为当初罗斯托夫战役的胜利,才使得德军不得不采取向北迂回进入高加索地区的计划,将德军最终逼向了斯大林格勒...。
展开剩余85%一、准备阶段
1941年9月底,伦德施泰特所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,刚刚击溃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部队,并且在基辅战役中取得了令全世界都非常惊愕的战果,创造了战争史上的“最强围歼战”。
当时的德军部队,上到元帅下到普通士兵,全部都已经认为苏联军队根本不堪一击。苏德战争的胜利,恐怕也已经就近在眼前了。
在这种士气高昂的情况下,伦德施泰特元帅率领着麾下的南方集团军群继续向东推进,兵锋直指高加索地区。
此后两个月的时间中,哈尔科夫以及顿巴斯地区都被轴心国军队顺利攻占。此时的德军也已经来到了,亚速海的海岸,顿河河口的罗斯托夫城下。只要占领了这座城市,那么德军就能够长驱直入进入高加索地区,夺取苏联在阿塞拜疆的油田。
10月22日,伦德施泰特元帅签订了进攻罗斯托夫的第10指令,此时德军在罗斯托夫方向的部队,已经高达30万人。
其中有着数量不少的德国师,以及从旁配合作战的意大利远征军部队,此外装甲部队的数量也并不少,可以说整个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精锐力量,几乎全部都集中于罗斯托夫城下。
但是反观城内的苏联军队,部队缺员严重,装备不齐以及士气低落的问题就不说了。当时负责防御罗斯托夫的苏联南方面军,也仅仅只有不到20万人的兵力。
可以说在当时不会有任何一个正常人,会认为在德军如日中天的1941年,这20万残兵能够守住罗斯托夫。
10月22日,德军的进攻正式开始,负责主攻的是德国的第1装甲集团军。其下属的第14摩托化军以及第4摩托化军、第49山地师,正式的对罗斯托夫发起了进攻,拉开了罗斯托夫战役的帷幕。
二、弊端初现
虽然当时的德军士气普遍非常高昂,没有任何人认为德军无法攻下罗斯托夫城。甚至当时德军的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认为:在1942年年初,德军的前锋部队甚至能够通过罗斯托夫推进,到斯大林格勒附近。
但是当时作为战役实际指挥官的伦德施泰特元帅,其实还是有着不少的顾虑的。首先,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后勤补给的问题,随着德军越发向东推进,后勤补给的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明显。
苏联境内的路况极其糟糕,很多所谓的“公路”,其实就是泥土路罢了。而这些道路上还布满了石头等障碍物。而在深入苏联境内之后,这种情况也变得更加的明显,在罗斯托夫附近的德军,甚至也已经开始通过骡子以及马匹来运输补给。
其实很多时候德军并不是缺少交通工具,恰恰相反,德军的交通工具非常的充足。实际情况仅仅只是因为苏联的道路,根本无法让德军的先进交通工具通行。
而11月是苏联的雨季,在冬季真正到来之前,秋雨会将苏联的道路变得异常的泥泞,这也将会使得进攻和补给都变得非常的困难。
而进攻罗斯托夫的部队,在事实上也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,深入到了苏联境内。因此伦德施泰特元帅一直都在向德军的总参谋部建议,暂缓对罗斯托夫的进攻。但是元帅的建议一直都在被德军上层否决,最终进攻还是如期开始了。
德军在11月初,就直接击溃了苏军在罗斯托夫北部的防御部队,进而直接将战线向前推进了大约30公里。
但是就在德军准备进一步进攻的时候,苏联的雨季突然来临,罗斯托夫附近开始下起大雨,道路开始变得泥泞,德军的进攻也被阻滞。
但是大雨并未能够拯救苏联的罗斯托夫城,11月13日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,因此道路上的积水以及顿河都被冰封。因此德军直接放弃了从北面迂回进入罗斯托夫的战术,而是转而直接从正面进攻。
11月19日,德军攻入罗斯托夫城内,并且占领了城区的主要部分。苏军主力被迫撤退到了罗斯托夫城区以东的区域,武装党卫军“警卫旗师”和第14装甲师在罗斯托夫城区和苏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。
11月21日,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宣布“高加索的大门已经被德军打开”,罗斯托夫已经被德军正式攻占。
但是罗斯托夫城内的德军并没有高兴很久,因为苏军开始不断的在罗斯托夫城的两翼继续发动进攻,而因为进入罗斯托夫的德军是一支孤军。
因此罗斯托夫实际上,就是德军战线的一块突出部,虽然铁木辛哥没有守住罗斯托夫,但是他守住了收复罗斯托夫的权力。
从11月21日到12月2日,苏军一路进攻到了达米乌斯河沿岸,两军开始隔河对峙,罗斯托夫战役才算是告一段落。而在11月19日的时候,苏军就已经夺回了罗斯托夫城区。
为了避免孤军深入的第4摩托化军被全歼,德军高层被迫下达了撤退的命令。但是即便如此,苏军依然不断的追击,在战役结束后苏军伤亡了三万三千余人,但是却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。
德军并非没有在罗斯托夫击败苏军的可能性,但是最终失败的真实原因,其实就是源于德军的自大以及对于自身战斗力的过于自信,正应了那句话,骄傲使人灭亡。
参考资料
郭晔旻.身后就是莫斯科苏德战场上的"台风".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